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主页 > 期刊导读 >

周易文化申报国家级非遗项目名录的困境与路径

国务院于2006年批准命名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之后,又分别于2008、2011、2014年公布了第二批、第三批、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时隔五年,2019年6月文化和旅游部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和有关部门推荐申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主要的申报条件如下:

“推荐申报条件(一)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二)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促进社会和谐和可持续发展有积极作用。(三)体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大历史、文学、艺术、科学价值。(四)体现文化多样性和中华民族创造力。(五)制定有具体可行的保护措施和保护规划,保护工作富有成效。各省级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从2018年12月31日前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项目中遴选推荐,且推荐申报项目数量不多于30项。同等条件下,要关注体现大众实践、覆盖面广、民众参与度高的项目和民族地区、边远地区、贫困地区的项目。”

安阳周易文化2007年被列入河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作为周易文化的保护单位,在接到安阳市文化广电体育旅游局主管部门通知后,安阳周易研究会积极行动起来,准备申报材料。安阳市12年来的保护传承工作主要有:已经连续举办了12次周易与现代化国际讨论会和9次海峡两岸周易文化论坛,海峡两岸同胞和世界各地周易文化研究者与传承人6千余人参加了会议;编辑出版文集20余部,近两千万字;出版专著8本以上;每年在安阳文化大讲堂安排4场以上周易文化讲座;近年来,每月在市图书馆举办周易文化读书会;建成了周易文化主题公园易园,挂牌成立了安阳周易文化活动中心,并每周举办周易文化讲会;在安阳电视台制作播出周易文化讲座6场、专题片3部;主持中央财政专项资金支持周易文献整理项目一项、省社科规划项目一项;调查整理了安阳周易文化传承谱系;正在建设占地4千多平方米的世界周易文化典藏馆;2018年,安阳羑里城被命名为国家级海峡两岸交流基地,两岸同胞每年平均在羑里城举办5次以上文化交流活动。

一、问题的提出

既然周易文化2007年就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那么2008、2011和2014年为什么连续三次无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呢?阻力在哪里?困境如何突破?

首先,我们要研究一下周易文化的概念定义。

在2006年的《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申报书》中,“周易文化”项目的简介是:

《周易》文化内容恢弘,博大精深,包括卜筮、哲学、科学、史学等多种复杂成分,具有多层结构,多种性质。《四库全书提要》指出:“易道广大,无所不及,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术,以逮方外之炉火,皆可援引以为说”。中国古代哲学、史学、文学、历法、医学等,各种伦理思想、学术流派,都同《周易》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安阳是《周易》的诞生地,《周易》是夏易与商易的延续和发展,后逐步走向世界,经历了“中国之易学”“亚洲之易学”“世界之易学”三个历史阶段,成为博大精深的周易文化。《周易》被儒家尊为“群经之首”,道家崇为“三玄之一”,是中国历史上最早最重要的典籍之一。也被西方人称之为东方神秘主义巨著。从世界文化祖源出发,中国的《周易》同西方的《圣经》、印度的《吠陀经》、阿拉伯的《古兰经》,同认为是世界文化的四大元典。《周易》中“自强不息”“天人合一”“和谐”及其朴素的辩证思想,反映的阴阳对立统一规律,是人类社会、自然界发展的普遍规律。是人们认识世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中国文化乃至整个东方文化都有极大的影响。几千年来,中国的先贤圣哲无不悉心钻研,从中觅求认识自然,认识人类社会的规律。现代引起世界性研究热潮,是海外华人、海峡两岸同胞和外国有识之士一致认同的经典文化。

应该说,这段文字对周易文化概念的总结概括无疑是较为全面和客观的。但是文中提到“中国古代哲学、史学、文学、历法、医学等,各种伦理思想、学术流派,都同《周易》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按照这种定义描述,那么周易文化申报国家级非遗,等于把中国传统文化整体打包进行申报,而这是不可能被批准的。

我们来研究一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