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主页 > 期刊导读 >

高师相关专业儿童文学课程内容差异比较

《儿童文学》是一门介绍儿童文学原理和发展进程、培养学生分析鉴赏儿童文学作品的课程。在高等师范院校,培养幼教师资的学前教育专业和培养中小学语文师资的语文教育、小学教育、汉语言文学师范等专业会开设儿童文学课程。但目前高等师范院校的儿童文学课程存在未根据专业差异来精准安排课程内容的问题,即对于未来将从事幼儿教育和从事中小学语文教育的不同专业的师范生,讲授大致相同的儿童文学课程内容。而实际上,幼儿教师和中小学语文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在儿童文学课上讲授基本相同的教学内容,显然有悖于依据就业出口精准设置课程内容的理念。本文将根据高等师范院校的专业差异,对不同专业的儿童文学课程进行深入的分析比较,在此基础上对高师《儿童文学》的课程内容给出建议。

一、《儿童文学》课程与师范教育

《儿童文学》这门课程融文、史、论为一体,内容包括儿童文学基本理论、中外儿童文学史、作家作品选讲、儿童文学文体知识、儿童文学创编等。其涵盖数百年来中外儿童文学史上众多作家作品,内容十分丰富。但一直以来,相比于其他文学学科,儿童文学似乎被边缘化了。在我国高校的学科体制中,它只作为三级学科挂靠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二级学科名下。[1]因此,在高校的课程设置中,儿童文学课也一直不受重视。许多高校文学或师范的相关专业并未把《儿童文学》课程列入人才培养方案。近年来,由于教育专家学者的呼吁,这门课程才逐步受到重视,情况有所好转。

在非师范专业中,儿童文学一般在文学系开设,此时这门课程的文学性表现得比较明显,儿童文学的基础原理、文学史、作家作品解读会作为主要授课内容。

而在师范专业中,儿童文学则不仅仅表现其文学的属性,它的开设与师范生以后从事的教育工作有紧密的联系,因此,这门课程的师范性质就凸显了出来。通过这门课程,师范生不仅要掌握儿童文学的理论知识,还要学会怎样去引导少年儿童阅读、欣赏、鉴别儿童文学作品。前面提到,由于儿童文学课程长时间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各高校给儿童文学课程的学分十分有限,一般只有二至四学分,也就是少则三十几学时,多则六十几学时。这样的学时面对儿童文学庞大的知识体系,是非常紧张的。怎样在有限的课时内,以学生的就业方向为主导,精心为不同专业的师范生设置恰当的儿童文学课程内容,是目前亟需考虑的问题。具体来说,培养幼教师资的学前教育专业和培养中小学语文师资的语文教育、小学教育、汉语言文学师范等专业,它们的儿童文学课程内容应该与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高度吻合。下面就培养幼教师资和培养中小学语文师资的不同专业的儿童文学课程内容差异进行分析、比较。

二、《儿童文学》课程在高师不同专业的教学内容比较分析

(一)儿童文学的层次和重点文体的比较

根据儿童文学的理论,儿童文学按照读者对象划分为三个层次:幼年文学、童年文学、少年文学。“幼年文学是为三岁至六七岁的幼儿(幼儿园阶段)服务的文学”;“童年文学是为六七岁到十二三岁的儿童(小学阶段)服务的文学”;“少年文学是为十二三岁到十七八岁的少年(中学阶段)服务的文学”。[2]12-13儿童文学的文体包括儿童散文、儿童小说、儿童戏剧、儿童诗歌、童话、寓言、儿童科学文艺等。[2]20-21由于读者对象年龄的差别,各类文体在儿童文学的三个层次中所占的比重有所不同。

学前教育的师范生走上教学岗位后,教育的对象正是两三岁至六七岁的幼儿。因此,在学前教育专业的儿童文学课中,应以三个层次中的幼年文学为主要教学内容,其他两个层次——童年文学和少年文学的内容可以不作为重点。幼年文学中,幼儿主要欣赏儿歌、幼儿故事、图画书、童话、儿童戏剧等,这些也正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儿童文学课程要重点讲授的文体,需要专章进行介绍和分析。

语文教育、小学教育、汉语言文学师范等专业主要培养中小学语文师资,这些专业的师范生走上教学岗位后将在课内外大量接触儿童文学,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师。据统计,小学语文教材中儿童文学作品占了大部分,达到70%~80%以上。[2]9这几个专业的儿童文学课程应从师范生就业后的教育对象中小学生出发来考虑,以儿童文学三个层次中的童年文学、少年文学为主。与幼年文学有所不同,童年文学和少年文学较常见的文体是儿童小说、儿童诗歌、儿童散文、童话、寓言、儿童科学文艺等。它们是中小学语文教材、尤其是小学语文教材中孩子们学习的文体,同时也是他们课外阅读中常见的文体。培养中小学语文师资专业的儿童文学课,以上几种文体应作为重点展开的内容,在课时有限的情况下,其他文体可略讲。